HTTP-前端文章论坛-前端交流-技术鸭(jishuya.cn)

HTTP

HTTP有哪些方法?

  • HTTP1.0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方法
  • HTTP1.1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这些方法的具体作用?

  • GET: 通常用于请求服务器发送某些资源
  • HEAD: 请求资源的头部信息, 并且这些头部与 HTTP GET 方法请求时返回的一致. 该请求方法的一个使用场景是在下载一个大文件前先获取其大小再决定是否要下载, 以此可以节约带宽资源
  • OPTIONS: 用于获取目的资源所支持的通信选项
  • POST: 发送数据给服务器
  • PUT: 用于新增资源或者使用请求中的有效负载替换目标资源的表现形式
  • DELETE: 用于删除指定的资源
  • PATCH: 用于对资源进行部分修改
  • CONNECT: HTTP/1.1协议中预留给能够将连接改为管道方式的代理服务器
  • TRACE: 回显服务器收到的请求,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http的请求报文

  • 请求行
  • 请求头部
  • 空行
  • 请求体

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字段、URL字段、HTTP协议版本字段。它们用空格分隔。例如,GET /index.html HTTP/1.1。

请求头部:请求头部由关键字/值对组成,每行一对,关键字和值用英文冒号“:”分隔

  1. User-Agent:产生请求的浏览器类型。
  2. Accept:客户端可识别的内容类型列表。
  3. Host:请求的主机名,允许多个域名同处一个IP地址,即虚拟主机。

http的响应报文

请求报文有4部分组成:

  • 响应行
  • 响应头
  • 空行
  • 响应体

响应行: 由协议版本,状态码和状态码的原因短语组成,例如HTTP/1.1 200 OK

响应头:响应部首组成

响应体:服务器响应的数据

HTTP的状态码

2XX 成功

  • 200 OK,表示从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在服务器端被正确处理 ☆
  • 201 Created 请求已经被实现,而且有一个新的资源已经依据请求的需要而建立
  • 202 Accepted 请求已接受,但是还没执行,不保证完成请求
  • 204 No content,表示请求成功,但响应报文不含实体的主体部分
  • 206 Partial Content,进行范围请求 ☆

3XX 重定向

  •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性重定向,表示资源已被分配了新的 URL
  • 302 found,临时性重定向,表示资源临时被分配了新的 URL ☆
  • 303 see other,表示资源存在着另一个 URL,应使用 GET 方法丁香获取资源
  • 304 not modified,表示服务器允许访问资源,但因发生请求未满足条件的情况
  • 307 temporary redirect,临时重定向,和302含义相同

4XX 客户端错误

  • 400 bad request,请求报文存在语法错误 ☆
  • 401 unauthorized,表示发送的请求需要有通过 HTTP 认证的认证信息 ☆
  • 403 forbidden,表示对请求资源的访问被服务器拒绝 ☆
  • 404 not found,表示在服务器上没有找到请求的资源 ☆
  • 408 Request timeout, 客户端请求超时
  • 409 Confict, 请求的资源可能引起冲突

5XX 服务器错误

  • 500 internal sever error,表示服务器端在执行请求时发生了错误 ☆
  • 501 Not Implemented 请求超出服务器能力范围,例如服务器不支持当前请求所需要的某个功能,或者请求是服务器不支持的某个方法
  • 503 service unavailable,表明服务器暂时处于超负载或正在停机维护,无法处理请求
  •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服务器不支持,或者拒绝支持在请求中使用的 HTTP 版本

简述 HTTP1.0/1.1/2.0 的区别

HTTP 1.0

HTTP 1.0 是在 1996 年引入的,从那时开始,它的普及率就达到了惊人的效果。

  • HTTP 1.0 仅仅提供了最基本的认证,这时候用户名和密码还未经加密,因此很容易收到窥探。
  • HTTP 1.0 被设计用来使用短链接,即每次发送数据都会经过 TCP 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效率比较低。
  • HTTP 1.0 只使用 header 中的 If-Modified-Since 和 Expires 作为缓存失效的标准。
  • HTTP 1.0 不支持断点续传,也就是说,每次都会传送全部的页面和数据。
  • HTTP 1.0 认为每台计算机只能绑定一个 IP,所以请求消息中的 URL 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

HTTP 1.1

HTTP 1.1 是 HTTP 1.0 开发三年后出现的,也就是 1999 年,它做出了以下方面的变化

  • HTTP 1.1 使用了摘要算法来进行身份验证
  • HTTP 1.1 默认使用长连接,长连接就是只需一次建立就可以传输多次数据,传输完成后,只需要一次切断连接即可。长连接的连接时长可以通过请求头中的 keep-alive 来设置
  • HTTP 1.1 中新增加了 E-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 等缓存控制标头来控制缓存失效。
  • HTTP 1.1 支持断点续传,通过使用请求头中的 Range 来实现。
  • HTTP 1.1 使用了虚拟网络,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

HTTP 2.0

HTTP 2.0 是 2015 年开发出来的标准,它主要做的改变如下

  • 头部压缩,由于 HTTP 1.1 经常会出现 User-Agent、Cookie、Accept、Server、Range 等字段可能会占用几百甚至几千字节,而 Body 却经常只有几十字节,所以导致头部偏重。HTTP 2.0 使用 HPACK 算法进行压缩。
  • 二进制格式,HTTP 2.0 使用了更加靠近 TCP/IP 的二进制格式,而抛弃了 ASCII 码,提升了解析效率
  • 强化安全,由于安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所以 HTTP2.0 一般都跑在 HTTPS 上。
  • 多路复用,即每一个请求都是是用作连接共享。一个请求对应一个id,这样一个连接上可以有多个请求。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